home
潜伏在夜间的杀手疾病课堂

福利院“孝亲角”:半年里只有15人来陪长辈吃过饭

2013/8/26 来源:储静伟 作者:佚名 [ ]

今年3月起,奉贤区柘林镇福利院特别为住院老人开辟了“孝亲角”,提供厨房和套房让家属来为父母做顿饭,共叙天伦。   今年3月起,奉贤区柘林镇福利院特别为住院老人开辟了“孝亲角”,提供厨房和套房让家属来为父母做顿饭,共叙天伦。在此次奉贤区老龄委推出的“常回家看看”圆梦行动中,“孝亲角”也被选为特色活动之一。不过,“孝亲角”辟出近半年,仅有15名晚辈来与老人们吃团圆饭,大多数人推脱说“工作太忙没空来”。

子女:答应了两月还没来

奉贤区柘林镇福利院的“孝亲角”早在区民政局、老龄办推出“常回家看看”活动之前便已存在。“我们觉得这个活动非常好,便一起纳入进‘常回家看看’主题系列活动了。”奉贤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程华说。

柘林镇福利院院长王仁官发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人们早已不缺衣少食,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特别是来自亲情关爱。为此,福利院于今年3月专门在原有食堂一侧开辟了“孝亲角”,希望住院老人的家属能于百忙之中抽出空暇,每月一次陪同老人共进午餐,并提供了免费食材和单独灶台以及配备有两桌八椅和独立卫生间的套房,供老人享用“亲情饭”,子女及家属只需提前登记即可。

然而实施至今效果并不理想,福利院内目前共有70名老人,仅有15个晚辈来为老人下过厨做过饭。“我们工作人员每周都给家属打电话,催他们来‘孝亲角’给老人开小灶加菜,但大多数人都说自己太忙,没空来。”据福利院院长王仁官介绍,“孝亲角”面向院内所有五保户(即孤老)、残疾人、寄养户(家中有子女)及其家属开放,院内已为此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即便如此家属还是声称太忙不愿过来。“我们只是希望‘孝亲角’能把寄养户子女先带动起来,来陪老人吃吃饭聊聊天,让老人开心,但大家积极性都不高。有个家属口头答应了,但拖了两个月都没来。”

老人:不愿麻烦孩子

柘林镇新寺村10组的张水芳老人今年已80岁高龄,当初因腿部残疾入住福利院,已有7年。对张阿婆而言,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就像儿女一样。“您想不想儿女、孙子孙女?”张阿婆说:“孩子们都忙,我告诉他们住在这里很开心,没事就不要来看我了。”在记者的追问下,张阿婆脸上的笑容退去,说:“我心里还是很想儿女的,不过大儿子有残疾不方便,二儿子搞企业很忙,我不想麻烦他们。”

副院长何女士坦言,像这样“不愿麻烦子女”的心理在老人中很普遍,老人们嘴上说得很好,为了体谅子女工作忙不想成为他们的包袱,但心里还是殷切盼望着子女能常来看看。每当看到有的老人整日翘首以盼亲人前来探望却最终失望落寞的情景,总感觉特别揪心。现在老人们吃得好用得好,但满腔心里话却没处说。许多人下班开车、骑摩托过来也就几分钟,却连这点都做不到。

福利院:推广颇多无奈

王院长称,平时双休日来的家属比较多,但也有两三个月才来一次的。也有人带菜来给老人吃,但不会陪同进餐,通常放下东西,问问老人身体状况,半个小时后就走了,很少有深层次交流。尽管如此,子女们一来,老人们还是高兴得就像个孩子,逢人就讲“我儿子来看我,给我带了什么菜”。

针对目前“孝亲角”的闲置率较高,王院长表示院方在执行方面也有一定难度。出于食品安全和方便管理,孝亲角目前由院方提供食材,且每月限1名家属报名使用。但即使是这样只需子女空手前来的规定,子女也百般推脱不愿前来。极个别的即使来了,也顶多两个人来,并未带上孙辈前来探望老人,与之共同进餐。福利院尽了最大努力推广却成效甚微,对此也十分无奈。

责任编辑:郝培鑫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吃素念佛,享年88岁,1992年往生的周凤臣老居士肉身不腐的事,已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新民晚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传媒均对此作了报导。1994年10月3日,中国佛学院一行14名学僧,专程去河北省香河县瞻仰了周老居士的肉身。[详情]
  •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上世纪50年代,20岁的重庆江津中山古镇农家青年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深山老林。为让徐朝清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如今已有6000多级,被称为“爱情天梯”。[详情]

养生节目

进入>>

关于中华养老网

养老产业招商

城市产业招商

联系我们 |刊登广告 |平台介绍 |关于我们 |豁免条款 |招聘信息 |隐私保护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