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机构养老头部740机构养老头部220
热门城市养老院 北京养老院 天津养老院 上海养老院 广州养老院 南京养老院 杭州养老院 沈阳养老院 海口养老院 长春养老院 重庆养老院 成都养老院 三亚养老院 福州养老院 温州养老院 武汉养老院 郑州养老院 遵义养老院 西安养老院 苏州养老院 济南养老院 南昌养老院 昆明养老院 太原养老院 大连养老院 石家庄养老院

护工一对十老人饥饱谁人知

2012/12/24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佚名 [ ]

上午10点,老人坐着坐着就睡着了。

关注养老系列报道之四

养老院老人大都患老年病 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

因费用等问题拼“护工” 护理质量家属难监督

人到老年,颐养天年,幸福安康终生也是人生美好的终点,然而,而今的一些老年人却在病痛、痴呆无知觉中走完生命最后一程。养老院中的老年人更是离开亲人,在陌生的环境中、孤寂地老去。

记者了解到,目前养老院里的老人,几人合“拼”护工现象普遍,多是“一对六”,甚至“一对十”。因人手不足,这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每天的活动范围就是脚下“巴掌大”块地,日复一日。现实的状况是:“又脏又累收入低”导致护工难找,人员年龄偏大,流动率高。

近日,记者走访了广州市多家养老院,详细倾听了多方心声。

老人“我的世界你不懂”

朝六晚九吃饭睡觉是主业

10月23日,星期二。麓湖边,金色晚年养老院,隐匿在街道深处。这天是重阳节,养老院特意准备了饺子作为节日餐,有了些节日的氛围。此外,没有太多探望的家属,这天和往常一样,平静无奇。

和平时一样,80岁的江婆婆早上6时准时起床。她的室友在护工提醒下起床。两年前,失去老伴的她来到养老院,她与其他五位老婆婆分到一个宿舍,负责这近20平方米的“舍长”是一位来自湖南女护工。

几年前,江婆婆的腿开始越来越麻木,现在只能扶着架椅一步步挪动。但比起其他人,她还算幸运,其他几位“室友”都是完全瘫痪,不能行走。

护工给每个人穿衣服、叠被子、洗脸、刷牙,六个人轮番忙完后,早上7时,她们就开始吃早餐。能拿勺子的就自己吃,有些完全不能动的,就靠护工一勺一勺地喂。

江婆婆所住的二楼,有三十个和她一样的老太太,这层楼由四个女护工照顾,三个值白班,一个值夜班。两年来,她已经逐渐习惯做事要一个一个排队。饭要一个一个地吃,澡要一个一个地洗。

早餐过后,从8时到11时,是她们的洗澡时间。洗完澡的老婆婆被集中送到宿舍中间的大客厅看电视。早上10时多,大厅里全是看电视的老婆婆。江婆婆就坐在靠窗的角落,她们彼此之间并不聊天,所有人都盯着屏幕,任凭电视里放什么,不论是歌舞、相声、电视剧,她们只是很随意地看着。不一会,有些老婆婆就在嘈杂的客厅里打起盹来,直到护工喊吃午饭。

中午12时午饭过后,老太太们被一一送到自己的床上,开始午睡。两个半小时午睡时间起来,他们会有一道下午点心,接着就是看电视、打盹。下午4时多,她们就开始吃晚餐。晚上9时,在护工的安排下,结束一天的生活,开始上床睡觉。不快也不慢,一天的生活就这样结束。

“巴掌大”的空间里转悠

江婆婆很想到麓湖边转转,但这只在亲人探望的时候才能实现。因为在白天,三个护工要照顾二三十个人,没有人可以推着她出去。她每天的生活,就在宿舍、大厅两点一线。江婆婆指着大厅里,各自盯着电视或打着盹的老婆婆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她来老人院后认识的新朋友,虽然她们彼此之间平时没有任何交流。默默地陪伴,已经比在家要好得多。

两年前,老伴过世后,她的腿脚开始不能动,于是跟着二儿子一起生活。在她三个孩子中,大儿子已经60多岁,家里房子小,根本住不下,而女儿嫁人随人去,不可能容纳老母亲。她的二儿子收入相对高一点,不过目前离异,经常出差,江婆婆常常一个人在家,茶饭不思。

为不增添孩子们的负担,她要求上养老院。对生活,她已没有太多的要求,有些思念也逐渐遗忘,和其他人一样,她每天习惯性地盯着电视,任各种画面在她眼前掠过,没有人知道她在看什么,想什么。

如果说江婆婆的生活范围是两点一线,那么古老伯就是“巴掌大”块地。

住在广东省江南医院老人托管区的古全祥,今年94岁,曾是广东省劳模。8年前老伴过世,孩子们给他在家中请了保姆。两年前,古大爷中风后,成了植物人,连吃饭也不会嘴嚼,全靠注射器注射食物。

现在,古全祥白天晚上都这样,而他的生活范围永远只在这张床上。

和古大爷住同一宿舍的,还有五位老人。有的习惯性痉挛,躺在床上,不断用手到处乱抓,手都抓出了血,只能把手用布绑紧。有的因疼痛呻吟,整天都不间断,睡着了也是如此。因为宿舍通风不畅,整个屋里都散发着老年人的体味。他们要么躺在床上,要么坐在轮椅上,最远的地方就是宿舍门口的走廊上,看人来人往。这里,没有电视的喧嚣,更没有其他的娱乐设施,他们就是这样送走一个个清晨和傍晚。

“养老院再好也不如家里”

古锡源今年68岁,头发花白。他是一名机械研究者,年轻时常年在外生活,所以结婚生子都比同龄人晚了许多。他的独生女儿刚生了孩子,他和老伴俩正在全职照顾这个不到一岁的小外孙女。这只是他不能照顾老父亲的原因之一。

不过,最终决定他把父亲送来养老的原因是,“曾经有一个月,父亲连续发两次高烧,都在半夜”,他家住在没有电梯的七楼,三个人合力才把老父亲抬到医院。这样来回折腾,古锡源害怕了。“现在住在养老院,有专门的人照顾,还是比请保姆放心”。

“之前,父亲还算清醒,有点活动能力,还会表达,家里请了保姆专职照顾他。但现在他这样了,请个保姆不放心”。最后全家人商量,将古大爷送来江南医院托管。

和古锡源一样,今年70多岁黎老伯,照顾家中一位老人10几年,前年老人刚过世,谈及养老院养老,黎伯深有体会。

老人是黎伯的叔叔,孤寡一人,老人当时近80岁,而黎伯也已50多岁,照顾老人力不从心,于是和老人亲属决定将他送往养老院。黎伯直言,这也是无奈之举。

如今也面临养老问题的黎伯,现在更加理解,当时老人渴望依赖亲人的心情。他说,老人很希望有人来陪,若是有段时间没去,老人就会念着。有家人去看他,老人就很开心。黎伯认为,养老院再好也不如家里,“家庭养老最好,只要是能自理、半自理在家养老最好。”但黎伯也理解,完全不能自理时,子女工作忙无法依靠,不得已是要去养老院。

护理好坏全凭运气

当时,老人生活还基本能自理,能走能动,可不久老人摔断一条腿,落下残疾,生活无法自理。于是,2000年左右,黎伯就将老人转到友好养老院。黎伯透露选择这家养老院是看重它离医院近、有专业护理、环境较好有活动空间。

当时,老人家属一同出钱,包了一个10多平方米的单间,请了一位专门护工照顾老人,“养老院安排的一些护工并不是都合适,那老人就不太好受了。”

当然,“一对一”的护理代价也不小。黎伯算了一笔账,包下单间,房间设备齐全,一口价5万元,这5万元算是物品折旧价,房间可以住到老人离世。护工费每月1500元,买菜、生活用品等家人与护工商量,另外养老院还要收取一定的管理费、水电费、服务费等,一个月不包括医疗费,共3000元左右。

黎伯感慨,在2000年的时候,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好在老人还有些积蓄,才勉强能承受。

而护工的护理质量,家人常不在身边是较难监督的。问问老人,黎伯表示,好在双方互相还满意。但没有专人护理的老人可没有这么幸运了。据黎伯透露,这些老人多半靠值班人员,老人掉下床、摔跤了,都没有人知道。

黎伯考察多家养老院发现,伙食不好是普遍存在的最大问题,而护理现在一般都还行。

“拼护工”一对十很普遍

广东省江南医院的大内科下的托老区,不少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该院内科主任胡雪苗直言,在该院养老的老人至少患有三种疾病,这些老人另一共同点是高龄,平等年龄在75~80岁之间。

根据护理级别不同,养老的费用也有差异,但价格都不低,每个月费用普遍需3000元左右,主要包括,在院饮食、床位以及护理等费用。胡雪苗透露,养老费用全靠自费,没有医保,对于普通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些身患疾病、行动不便的老人起居、饮食等方方面面几乎全靠护工。目前,江南医院约有200名老人,30多位护工,一名护工24小时照顾6名老人。按照民政局规定,“一对六”已是上限,但实际上,往往不止这个数。然而“一对一”私陪费用每月高达4000、5000元,有些实力的家庭不多,“拼护工”便成为不得已的选择。

 

 

护工

“一天伺候十多老人,一月两千多”

一天要为6名老人擦身

作为养老院老人最亲密的伙伴,护工有着极为相似的群体特征:熟人介绍入行、老乡扎堆在同一养老院、背井离乡来自乡村、年龄多在40~50岁之间、以女性为主。

他们的故事也相同:为了生计、为了赚钱,不远千里背井离乡,从农村来到繁华都市,在养老院干着“脏臭累”的工作,拿着并不高的工资。

护工秦明(化名),今年40多岁,来自四川农村,护龄3、4年,当初是老乡介绍并带入护工一行。他说,刚开始如果没有老乡手把手教护理,根本没法上手。

护工上岗前都会进行一定的培训,但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多是培训中未涉及到的。

他举例说,有些中风的老人,手脚无力,要将体重150、160斤的他们从床上抱到轮椅上,速度不快、不用巧力根本办不到,慢慢移、一步步挪,很容易弄伤老人的腰。而这类“知识”,秦明在培训课是学不到,非老乡也是不会教的。

根据多名护工介绍,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给老人喂饭、洗澡、换尿片、上厕所、打扫卫生等。秦明所在的养老院规定,每天都要给老人沐浴。秦明抱怨道,3名护工要照顾30多位老人,工作量那么大,每天都洗是“不可能的”,只能是轮流洗,他一天洗5~6个老人。若是心情不好,就少冲一个,自己可以多休息一会。而老人的房间卫生过得去就差不多,要做到规定的干净程度,“很难”。

小费多自然对老人好点

那么,养老院、家人是否会问责呢?秦明并不担心,他说,现在护工少、招人难,养老院管理也相对松些。而家属要求每天都洗,他认为有些苛求,以前老人在家可能好几天才洗一次,来到养老院的时候都是臭的,到养老院后要求每天洗,以为是“花钱买服务”。他觉得,家属不体谅,也时常不给好脸色。

还有些家属“小气”,小费是5元、10元,甚至不给,跟住大医院老人家属一给就是100元、200元差别很大,这他都理解,“将心比心,你对我好点,我护理老人也更好点。”

此外,精神不正常、糊涂老人这类养老院“不老实分子”,好动、爱折腾,常常不小心跌倒受伤,而不明情况的家属则问责护工和养老院,令护工头疼不已。为防止类似情况发生,护工则征求家人与养老院的意见,将老人局部绑住,预防意外发生。如果家属不同意,则会要求老人转院或后果自负。

“老人被绑着是比较难受,那也没办法。”根据秦明经验,一般不能绑太紧,否则血液不循环。

为省钱10年未回家

秦明一天要上12小时班,白班、晚班15天轮一次。而另一家养老院的赵丽(化名)每天要工作24小时。两人都是全年无休。他们的工资并不高,秦明的工资包括护理费、养老保险、工龄奖等,每月2500元左右,包吃住。而赵丽是护理一位老人13元一天,共护理6名老人,每个月2400左右,偶尔有小费,她与老人同住,在养老院吃饭每顿3元。

为节省开支,秦明已经十年没回家过年,过年期间车费翻倍、过年走亲访友花销多, 一个多月的工资没了,请假超过10天,工龄奖也没有了。

在秦明看来,护工的是“脏臭累”的工作,工资太低。年轻人是根本受不了这份“罪”,都是有一定年龄的人才能坚持。护工流动性大,他的同事陆续有人离开,而坚持下来的,工龄则很长,超过10年的人不在少数,而赵丽也已做了17、18年。

在他们看来,大医院的护工是个“金馍馍”,“一对一”护理,工作轻松,工资每月约有5000元,还时常有小费。他们也想去大医院,但没有关系根本进不去。秦明说,一般做到50岁就做不动了,然后回家带孙子去。

因为24小时不能离开老人院,这些护工的圈子,就是身边的这些护工同事。“每天的消遣就是和其他护工聊聊天,因为这些老人几乎很难交流。刚开始看起来还能正常,但久了你就发现他们的话都是颠三倒四的,说胡话。”赵丽(化名)说。

有些子女也迫不得已

“把老人送到养老院绝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林建(化名)是海珠区一家民营养老院的医护人员。今年30出头的他,在养老院做医护服务已经10年。工作主要是给老人做常规检查、基础的保健、分发药物、突发抢救。

在老人院工作10年,“我所有的病人,最终都是等待或走向死亡。”这让他的心变得“有些麻木”。

早期他常常感到不适。“这些看着要好的老人离世,心里特别难受,甚至觉得他们的灵魂还在”,他曾一度陷入恐惧,“有的中午还看他吃饱了饭,睡午觉就睡"过去了"。

所以很多时候,他都选择忘记,他已经记不清自己送“走”了多少老人。衰老的可怕,让他深深感受到生命的可畏。林建说,有些老人病得很可爱,只要见到你,就会跟你打招呼。但也有些人变得很怪异,就像变了个人。

在这里,他见到各种各样的送老人进老人院的理由。很多老人老年痴呆后喜欢编瞎话,制造家庭矛盾。有个老人之前住在其中一个儿子家,每次其他子女去探望时,她就编着说儿子虐待她,不给饭吃不给钱花。后来她换了一家住,还是同样的话,孩子们都觉得很委屈。后来,大家只有把她送到老人院。

还有一位老人,经常半夜起来,跑到女儿的床边,质问她是不是拿走了存折。一个月失踪了三次。在家的时候就白天睡觉,晚上不睡。最后,只能送到老人院

“良心与职责让我纠结”

这些被送到养老院的老人家,大多是家属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实在照顾不了了。也有久病在医院,花费太高,家属们放弃治疗,就来到养老院。有的家属一周或一个月来看一两次,但也会有“交完钱就走,看都不看老人一眼的家属”。

很多老人并不知道自己来到了什么地方,只知道见不到自亲人,只能顺从地待着。

在林建看来,这些老人其实和孩子一样,需要哄,需要依赖。“有些老人会故意说自己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其实只是想找人聊聊天,寻求关爱。”

这么些年来,林建身边的朋友都觉得他变得很啰嗦,可能是“老人式”聊天,总是一句话要重复很多次。

“老人们有时候很倔强,不讲道理。不愿意吃药,你只能慢慢哄”。

虽然这些年,林建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但他内心仍会时常遭遇折磨。

“有几次,老人晚间突发疾病,老人院的医疗条件不能应付。家属表示不用去医院时,出于职业良心,我执意要求他们把老人送到大医院救治。最终我却得到家属的指责和院方的批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广州的各养老院,每月缴费大都在2500元以上。根据住宿条件和护理级别分类,“比如,单人间加上全护理,每月的费用大约在5000元左右。而6~8人的大房间,一般护理,每月只需要2000多元”。金色晚年养老院主管彭祖强告诉记者,没有“一对一”的护理,一般一个护工都要负责6个人。

“以前办养老院收费并不高,现在老人每月人均收费3000元。而护理人员月工资平均每人2000~3000元,做养老院还是赚钱的”。

“我一天要洗5~6个老人。心情不好就少冲一个,可以多休息一会。老人的房间卫生过得去就行,要做到规定的干净程度很难”。

护工秦明

“养老院再好也不如家里。护工护理的好坏,全凭运气。就算护工护理的不好,我们一般也不会跟子女说,怕他们担心,也怕护工给脸色看。”

责任编辑:zsai

养生节目

进入>>

机构免费加入

机构养老动态

更多>>

走进松堂关怀医院,送福老人

这是一家集医院、福利院、敬老院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机构,以精湛的医术医德和丰富的护理经验扬名,至今已为18000多位老人带去了诚挚的关怀。院长还给我们上了一课,题为“社会沃母”理论――世界各国医学专家将临终关怀定为六个月。而松堂医院经过十几年对一万多位临终者调查结果应为280天,正象新的生命在母亲子宫里的280天得到了呵护一样,临终病人就像孩子,也同样需要社会的关怀;松堂关怀医院的工作就是营造这美好的“社会沃母” [详情]
走进松堂关怀医院,送福老人

明星机构访谈

更多>>

明星养老机构访谈申请条件

明星机构访谈是针对热衷养老产业,对养老行业及其发展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入了解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养老领域资深人士进行采访交谈的专业平台。 [详情]
明星养老机构访谈申请条件

关于中华养老网

养老产业招商

城市产业招商

联系我们 |刊登广告 |平台介绍 |关于我们 |豁免条款 |招聘信息 |隐私保护 |版权申明